2010, 1(3):1-4.
摘要:为改善区域内导航服务性能,支持 GPS 差分精密进近和着陆,美国联邦航空局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提出了局域增强系统(Local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 LAAS)。差分处理主要对接收数据进行载波平滑,产生伪距校正信息等。本文详细讨论了 LAAS 地面系统(LAAS Ground Facility,LGF)差分处理流程及算法,并且对处理后的仿真数据计算 B 值, 并进行信息域范围测试(Message Field Range Test,MFRT)计算。结果表明:差分处理后的接收机数据,能够为完好性监测算法提供数据源,经 MFRT 验证,差分处理结果是有效的。
2010, 1(3):5-9.
摘要:结合 GPS 信号在实际传播中可能遇到的干扰进行故障场景模拟,为局域增强系统完好性监测平台提供模拟的故障数据。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故障场景,包括伪距跳变、载波周跳、电离层故障和星钟故障等,并对各种故障场景设计了相应的故障模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指定接收机、指定卫星选择某一具体时刻或者某段连续时刻,进行故障场景的模拟。
2010, 1(3):10-13.
摘要:局域增强系统由地面子系统和机载子系统两部分组成。地面子系统计算卫星的伪距校正量等差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给机载子系统。机载子系统利用这些差分数据,精确地完成位置的解算,达到改善定位精度的目的。本文描述了在局域增强系统中进行伪距差分定位的方法。
2010, 1(3):14-18.
摘要:导航战是美军根据 GPS 系统的应用情况和系统现状提出的一种新的作战形式,以确保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己方部队能够有效地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同时阻止敌军使用卫星导航系统。导航战主要包括两项研究内容: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本文阐述了导航战概念的发展及基本含义,分析了导航战中主要干扰技术和抗干扰技术。结合导航战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
2010, 1(3):19-23.
摘要:采用紧耦合技术、非等间隔分散滤波等方法,设计完成 SINS/GNSS/JTIDS 组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算法,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滤波算法可靠,导航精度高。
2010, 1(3):24-26.
摘要:介绍了在新型 VOR 导航接收机中,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处理 VOR 中频信号的一种方法,即根据接收机的特点完成了对输入信号的解调、滤波、相位比较等设计,从而实现了在中频直接完成 VOR 方位信号处理的功能。
2010, 1(3):27-30.
摘要: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技术,虚拟船舶航行环境,仿真模拟 GPS 导航仪,以解决实装 GPS 导航仪在教学训练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由于 GPS 导航仪版本升级换代快,采用软模拟技术代替硬模拟,以使仿真导航仪具有良好的移植性;采用图形显示技术,以逼真仿真导航仪外形;采用图形显示模拟技术和操作功能逻辑模拟技术,并结合实时计算模型,模拟导航仪显示和操作功能;通过建立船舶运动模型,人工输入船舶航向、航速等参数,虚拟船舶海上航行环境, 最终实现 GPS 导航仪的面板仿真、功能模拟与环境虚拟。仿真导航仪不仅具有实装导航仪相同的外型与功能,而且在虚拟航行环境下实现导航仪的综合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导航仪教学训练效果。
2010, 1(3):31-3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舰船间精密测距、测角的相对定位方法,以克服现有导航定位模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减小多舰船协同作战系统中由定位、航向误差引起的目标位置报告差异。 误差分析与仿真试验说明,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
2010, 1(3):35-37.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型机载接收机中频自检电路以及第一、第二本振电路的改进设计方案, 弥补了目前中频电路的缺陷,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2010, 1(3):38-40.
摘要:船舶在北极海区活动的战略价值,以及未来北极航线所具有的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 客观上已对我国航海工作者、科研试验人员提出了开展高纬度地区航行前瞻性研究的要求。由于客观原因,在高纬度地区确定船位的使用方法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简单的介绍高纬度地区航行的导航条件、舰位计算、航向的确定等。
2010, 1(3):41-44.
摘要:分析了联合卡尔曼滤波算法中参考系统、主滤波器以及局部滤波器的特点,给出了组合导航系统的联合滤波算法的具体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特征值分解的自适应信息分配策略,该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技术在工程实践上确实可以解决根据组合导航局部滤波器性能随时调整信息分配策略的问题。
2010, 1(3):45-49.
摘要:本文以海上防空战(AAW)系统的功能和历史沿革为背景,叙述 CEC 系统的构想、 构成、功能和所能实现的作战效果。
2010, 1(3):50-52.
摘要:从信息化海战的特点出发,分析对潜通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水下数据链将水上/水下的载人/无人平台链接成一体化作战网络的体系架构,并对水下数据链的技术体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2010, 1(3):53-56.
摘要:数据链监控系统是保障数据链系统正常、可靠、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基于 MapX 的数据链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在监控系统中充分利用 GIS 的优势和特点,对 GIS 进行二次开发,大大提高了监控系统的性能。
2010, 1(3):57-60.
摘要: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在阵列信号处理中应用愈来愈广泛,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实现多波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论文对数字式多波束形成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工程设计中波束宽度、影响波束合成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对系统的幅相校准方法进行了讨论。文中给出设计完成后的系统硬件及说明。
2010, 1(3):61-65.
摘要:详细介绍一种 DBF 体制雷达多通道接收机的实现过程。该接收机采用超外差式二次混频, 低噪声大动态接收,多通道同步采样技术。并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实现了良好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各项测试结果满足系统设计指标,试验效果良好。
2010, 1(3):66-68.
摘要:讨论了圆极化波和圆极化天线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说明了左右旋圆极化天线发生旋向差错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判测方法。
2010, 1(3):69-72.
摘要:简要介绍了组网雷达的数据融合过程,给出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原理和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在组网雷达数据融合中的流程。最后进行了算法仿真,表明了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
2010, 1(3):73-75.
摘要:线性调频信号多普勒-距离耦合产生的距离误差,对于精密跟踪雷达需进行补偿校正。 本文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为在工程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补偿方案提供参考。
2010, 1(3):76-78.
摘要:ANSYS 优化设计的过程是程序执行一系列分析—评估—修改的循环。对复杂结构而言,无论是人工的前处理,还是计算机的分析计算,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结构优化设计中应用超单元将大大提高人力及计算机资源,本文着重介绍超单元及其在天线座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