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导航技术
    • 基于SLAM辅助的INS/无线电组合定位方法

      2016, 7(4):235-238.

      摘要 (0) HTML (0) PDF 277.79 K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卫导拒止且陆基无线电导航台站坐标未知的情况下,无线电组合导航方式难以应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时制图与定位(SLAM)辅助的无线电组合定位方法。首先, 通过无线电导航传感器的测距和测角信息,结合惯导系统(INS)输出的位置信息来估算无线电导航台站位置。然后,由估算的台站位置和无线电导航测量信息进行 INS/无线电组合定位,再由组合定位信息优化估算台站位置。最终,通过即时的进行自身定位和台站位置估计抑制 INS 的发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卫导拒止和未知环境下可改善组合导航的性能。

    • 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在时间比对和频率校准中的应用

      2016, 7(4):239-245.

      摘要 (1) HTML (0) PDF 591.59 K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文章对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针对时间比对和频率校准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其对时间间隔测量的需求情况。并对时间比对和频率校准的实例进行了讨论和说明。

    • 电离层改正模型对GPS共视时间传递的影响分析

      2016, 7(4):246-251.

      摘要 (1) HTML (0) PDF 363.69 K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 2016 年 001~010 d 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广播星历的电离层模型、全球格网电离层模型、消电离层组合模型三种不同的电离层模型对 4 对 IGS 站间 GPS 共视时间频率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广播电离层模型模式下 GPS 共视时间频率传递的 RMS 值最大,表明精度最差; 电离层格网模型模式下 RMS 值较小,表明精度比较高,消电离层组合模型模式下除了 NANO 跟 ALBH 的站间 RMS 值大外,相应的精度较差外,其它 3 组站间跟电离层格网模型的精度相当。

    • 一种改进的功率倒置卫星导航抗干扰方法

      2016, 7(4):252-255.

      摘要 (1) HTML (0) PDF 190.38 K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功率倒置卫星导航抗干扰算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影响功率倒置算法对弱功率干扰抑制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功率倒置最优权中对应于弱干扰信号的特征权分量;然后,略去功率倒置最优权中对应于弱干扰信号的特征权分量,直接采用归一化的对应于噪声信号的特征权分量作为最优权。采用本文所提改方法得到的最优权可以同时有效地抑制强干扰信号和弱干扰信号。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北斗短基线高精度相对定位软件实现及结果分析

      2016, 7(4):256-260.

      摘要 (0) HTML (0) PDF 290.69 K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北斗短基线高精度相对定位软件的算法实现和工作流程,对静态基线解算和 RTK 解算的异同进行了总结,对短基线的静态解算精度、时段长度和 RTK 解算精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测结果表明:静态基线解算各时段解算精度平面优于 1cm+1ppm,高程优于 1cm+2ppm,短基线适宜的解算时段长度为 1 小时至 1.5 小时;RTK 解算精度低于静态基线解算精度,在 1sigma 情况下,RTK 解算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接近静态基线解算精度水平

    • 一种测距询问器处理畸变准高斯波形的方法分析

      2016, 7(4):261-264.

      摘要 (1) HTML (0) PDF 305.34 K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距询问器通过计算询问脉冲和应答脉冲之间时间差的方法来获得距离信息。应答脉冲经过地面发射机发射后,经过空间干扰、接收通道噪声和非线性等作用后,接收到的应答脉冲波形已发生畸变,甚至不可认识。在无法改变信道特性的条件下,基于从畸变信号中提高信号可用性的角度出发,本文介绍测距系统的组成与原理,并建立了一种畸变准高斯波形的分析处理方法,为测距询问器的设计做出参考。

    • 仪表进近过程有关问题研究

      2016, 7(4):265-271.

      摘要 (2) HTML (0) PDF 471.28 K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仪表进近飞行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飞行程序设计理论和可操作的准则。进近飞行程序、资料是规范进近飞行活动的基本准则,是飞行指挥员、飞行人员组织和实施飞行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保证飞行安全、顺利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就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有关程序、准则及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 DVOR边带与副载波告警故障处理技术分析

      2016, 7(4):272-275.

      摘要 (1) HTML (0) PDF 577.30 K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处理池州九华山机场 DVOR 边带与副载波告警故障问题,首先根据设备原理及故障现象,排除系统公共部分故障情况;其次利用适量电压表对信号进行测量,排除副载波缺口故障;最后,对 SMA 组件至边带天线通路进行测试,发现 SMA 至 SCU 段一电缆头接触不好,将电缆头更换并安装后,设备恢复正常。通过对本案例故障的分析处理,为 DVOR 故障排除提供了一种详细的思路和步骤。

    • 塔康地面设备派生出监视雷达可行性讨论

      2016, 7(4):276-281.

      摘要 (1) HTML (0) PDF 420.03 K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监视雷达测向功能利用塔康导航系统各机载塔康设备发射询问脉冲信号的随机性及非相干性,增加独立于塔康地面设备的信号接收装置;测向天线利用 9 个垂直极化无反射板水平全向性阵元构成单层圆环阵,装在地面塔康天线顶部,与塔康天线组成整体圆柱阵天线,在塔康设备中增加询问信号的接收和处理电路实现对飞机方位的计算。机载塔康设备间的空空测距功能,为本监视雷达实现地对空逆向测距提供了可能性,其工作波道应是空空测距波道;本监视雷达的测距上行发射询问脉冲由地面塔康发射机在主、辅基准脉冲中后的短暂间隙发射,而其对应的下行应答脉冲由本监视雷达的独立接收信道接收。

    • >专题研讨
    • 一种利用交会角改善双站测向准确性的方法

      2016, 7(4):282-285.

      摘要 (0) HTML (0) PDF 212.09 K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几何投影的方法可得到一个与几何参量相关的程差方程,由此可得到一个基于双站间程差与交会角测量的长基线测向解析解,在此基础上通过近似简化即可得到一个形式简单,准确度亦很好的双站测向式,且由此表明,利用双站间的交会角能有效地改善现有双站测向解的准确性。

    • 面向水下路由协议的通用验证方法

      2016, 7(4):286-290.

      摘要 (0) HTML (0) PDF 227.73 K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重点研究了一种面向水下路由协议的通用验证方法。从区域拓扑、节点能力、 最优节点选择和路径生成等方面建立了模型;并以 AODV 协议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通用验证方法能够模拟该协议在预想场景下的使用效果和适用范围,能够为验证水下路由协议提供客观真实地依据。

    • I2C总线接口协议设计与FPGA实现

      2016, 7(4):291-294.

      摘要 (0) HTML (0) PDF 294.17 K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 I2C 总线的基本原理及数据传输协议规范,提出了一种 I2C 总线接口协议的 FPGA 设计方法,结合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给出了试验结果,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本设计方法合理有效,满足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热启动需求。

    • 基于FPGA的IC卡接口设计

      2016, 7(4):295-298.

      摘要 (0) HTML (0) PDF 229.19 K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 ISO/IEC7816 IC 卡接口协议,确定了 IC 卡接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着重对收发模块的逻辑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利用 ModelSim6.5 开发环境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

    • MIMO雷达正交连续相位编码波形研究

      2016, 7(4):299-304.

      摘要 (0) HTML (0) PDF 1.18 M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交波形设计是实现 MIMO 体制雷达波形分集能力的前提,其自相关函数旁瓣电平和互相关函数电平大小直接影响 MIMO 雷达波形分集的性能。对 MIMO 雷达波形的形式、优化算法的选择、波形设计的结果进行了研究,并和传统的多相码、遗传算法等进行了仿真比较。

    • >技术综述
    • 浅谈武器系统隐身及雷达设计

      2016, 7(4):305-308.

      摘要 (0) HTML (0) PDF 163.04 K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雷达与对抗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武器系统隐身性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比对了各种隐身技术的优缺点,从狭义隐身角度提出一种新体制“隐身雷达”的设想, 阐述了其有效性及基本原理。探索将通信概念应用于雷达系统,为形成新的具有隐身性能的武器装备提供参考。

    • 固定翼无人机自主着陆引导技术发展综述

      2016, 7(4):309-312.

      摘要 (2) HTML (0) PDF 172.36 K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无人机的广泛使用,自主着陆引导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介绍了三种具备自主着陆引导能力的着陆系统:联合精密进近着陆系统、微波着陆系统和毫米波二次雷达着陆系统,分别分析了这三种着陆系统的技术体制、性能特点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将这三种着陆系统的性能和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自主着陆引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自主着陆引导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