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9(1):1-5.
摘要:全自动着舰技术是保障航母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着舰仿真系统,并提出了设备切换和完好性判决的方案。
2018, 9(1):6-9.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模拟器卫星钟差参数生成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其拟合精度以特定时间间隔的卫星钟差的误差表示时,误差精度小于 1.1ns。
2018, 9(1):10-17.
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误差主要包括与卫星相关的误差,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误差和用户段的误差。这些因素可以造成卫星导航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对定位准确性进行有效警告,告警限值出现明显误差,甚至造成定位结果无法使用和完好性故障。按照空间信号接口规范, 利用广播星历,精密星历,原始电文和伪距计算出了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以及用户等效测距误差(UERE)。使用 Propak6 接收机接收机场附近的实测数据,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各项误差进行统计分析,为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到民航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8, 9(1):18-23.
摘要:伪卫星信号发射器是研究伪卫星定位的重要环节。本文利用 AD9361 具有高集成度并且可灵活编程的射频发射器,设计并实现了射频频率可调(70MHz~6.0GHz)的单体伪卫星信号发射器,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对频段变换的需求。通过频谱仪、全球卫星导航接收机等平台对所设计的射频信号发射器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产生信号频谱准确,信号功率为 -130dBm 时仍能够被标准 GNSS 接收机接收并完成对信号的捕获跟踪电文解算等处理。
2018, 9(1):24-26.
摘要:针对双系统组合导航模式下常用的最佳选星法存在运算量大、硬件设计复杂、实时性差等缺点,提出了基于 BDS/GPS 双系统组合导航模式的模糊选星算法。首先说明了靶场试验中采用 BDS/GPS 双系统组合导航模式的必要性,然后对组合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关键影响因子、 可用星数量及选择方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基于 BDS/GPS 双系统组合导航模式的模糊选星算法的详细解算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易行,定位精度高,实时性好,对靶场试验品的导航定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8, 9(1):27-29.
摘要:针对 BDS 用户终端热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 RTC 守时的热启动方法。 通过 I2C 总线读取的守时芯片时间(周计数)与从 D2 导航电文中解析的周内秒计数相结合来获取本地时间,通过卫星捕获跟踪获取精确的发射时间,通过总线读取非易失存储器中的有效星历信息,即可完成定位解算。通过与冷启动的首次定位时间进行对比,明显缩短了 BDS 用户终端的首次定位时间,有效地验证了该方法对 BDS 用户终端启动性能的大幅提升。
2018, 9(1):30-33.
摘要:测试基准是机载电子设备试飞中性能考核的依据。以无线电罗盘为例,首先介绍了无线电罗盘导航系统的构成及作用,其次从原理上对无线电罗盘的测试基准提取方法进行阐述, 明确不同象限下方位计算的差异化。通过该算法的研究,举一反三,掌握无线电导航方位基准数据的提取方法。
2018, 9(1):34-40.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规模为 8×8 的 Ka 波段圆极化平板阵列天线。2×2 子阵为一个圆极化基本单元,子阵馈电方波导腔体中插入极化膜片形成圆极化特性,使用全并馈 E 面波导功分网络对 16 个子阵实现等幅同相馈电。设计的阵列天线实现了良好的圆极化特性与高增益特性。
2018, 9(1):41-46.
摘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因其性能逼近 Shannon 限而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 为满足时变或有干扰的信道上可靠传输的通信要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码长固定、码率灵活可变的 LDPC 码。利用近似下三角形式结构的校验矩阵直接编码,通过减少信息位和增加校验位, 实现不同码率的灵活切换。译码基于简化和积译码算法得到的归一化最小和算法,并采用部分并行译码形式,在保证译码效率同时,兼顾 FPGA 资源消耗。硬件实现采用 FPGA 实现码长 12960 比特,码率 2/3,1/3 和 1/6 的 LDPC 码。
2018, 9(1):47-52.
摘要:多址接入协议提供了一种信道共享的调度机制,确保多个通信节点间公平、高效地共享相同的无线信道资源,决定了节点业务量和网络吞吐量,是数据链路层设计的重中之重。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双通道技术,将 SPMA 和 TDMA 多址接入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的方法,既保证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又保证特殊业务对时延的要求,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2018, 9(1):53-55.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 TDMA 体制下针对预先固定分配的时间资源进行重新再分配的优化处理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整个时间域资源的统筹管理,设计了一种优化算法,在保持通信资源离散分布的状态下,实现通信资源的动态占有,并使重新分配的结果满足通信设备发射模块射频占空比的要求。该方法的运用可以提升整个通信系统的使用效能和稳定性。
2018, 9(1):56-59.
摘要:大容量数据处理是现阶段军事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的重要方向,视频数据作为大容量数据的典型代表,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基于 OMAP3530 芯片的通信架构, 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而且能够满足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通过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我方平台可以实时、直观的了解当前战场的态势变化,并提高各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和整体作战效能。
2018, 9(1):60-64.
摘要:在无人机航路规划问题的研究中,针对传统 A*算法在航路规划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增加约束条件的广义搜索 A*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到动态航路规划中。该算法在节点搜索中解决了 A*算法大空间搜索的复杂程度,而且用重新估价代价值来满足无人机的实时性,最后用平滑处理算法使规划的航路满足无人机的机动性能约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优于传统 A*算法,具有很好的实时性,适用于无人机航路规划的工程应用。
2018, 9(1):65-69.
摘要:针对两坐标警戒搜索雷达数据处理对点迹提取强实时、高精度的要求,提出了基于二维质量中心法点迹凝聚自动提取的快速强实时方法。该方法通过整合小滑窗积累提高了检测概率,实现了野值剔除、点迹数据归并、点迹凝聚等步骤,抑制了目标分裂,达到了目标原始回波数据一个目标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点迹报告的目标。该实现方法采用通用 CPU 进行目标检测和点迹凝聚,充分发挥通用 CPU 优势,容易实现更复杂的数据处理算法。通过软件优化,保证处理的实时性。在实际环境下测试,点迹提取所耗费时间仅为天线周期的约 10%。随着雷达数据处理与信号处理的进一步融合,通用 CPU 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2018, 9(1):70-73.
摘要:最小可检测信噪比是影响跟踪雷达威力的一项重要参数,中频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达到门限才能被检波识别,雷达才能转入跟踪。针对某型雷达跟踪威力降低问题,分析最小可检测信噪比与跟踪雷达威力之间关系;结合故障树分析排查,给出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案。经实际检飞试验验证,问题分析准确,解决措施有效。
2018, 9(1):74-78.
摘要:无线通信能力对网络中心战背景下的军事作战尤其是战术作战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军用无线通信装备主要基于十几年前甚至冷战时期的技术,其性能指标远落后于现在民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民用无线通信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对提升军用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作战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军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然后概述民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民用无线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式, 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最后给出军民融合背景下我军在无线通信领域民技军用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