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9(4):235-239.
摘要:全球卫星导航(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伪距差分定位由于不需要解算整周模糊度,即使是在载波差分定位技术广泛应用在高精度差分定位的当代,伪距差分定位在辅助载波差分定位等方面依旧具有研究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差正交模型的伪距差分定位技术。它可以避免双差伪距所带来的观测量强相关和对参考卫星过分依赖的缺点,同时消除钟差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码差分在动态定位时可以实现分米级的定位精度,可以用于辅助载波差分定位的快速解算。
2018, 9(4):240-245.
摘要:设备时延是北斗监测接收机关键参数之一,其性能优劣会影响地面运控系统精密定轨、卫星钟差监测、电离层解算等核心业务的处理精度,进而影响北斗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定位、 导航和授时(PNT)服务精度。针对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性能指标检测评估问题展开研究, 首先给出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概念与定义,从设备时延准确性、一致性、稳定性三方面入手, 提出了一套物理含义清晰、性能考核全面、易于工程检测的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性能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每项性能指标的工作特性、影响因素、精度水平等,设计实现了科学合理的测试试验方案,并工程验证了设备时延性能指标体系分析的合理性与测试技术的有效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目前系统研制的北斗监测接收机设备时延准确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均能达到亚 ns 量级。
2018, 9(4):246-249.
摘要: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导航定位服务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智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高精度的定位技术更是如此。本文从北斗广域分米级系统出发,针对 GNSS 接收机对不同卫星伪距间存在伪距分层现象,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通过问题排查,提出了一种伪距偏差修正值的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伪距分层具有较明显弱化效果。
2018, 9(4):250-255.
摘要:无人集群系统技术是未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复杂未知的背景环境中,由于电磁、物理屏障等不可控干扰因素,导航系统易出现因卫星信号拒止而无法准确提供导航信息的情况。本文利用无人集群系统多机编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目标间信号到达方位(DOA)和接收信号强度(RSSI)指纹信息(Fingerprints)的协作定位方法,仅利用单个基站即可实现对移动目标节点的位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对突然丧失定位能力的节点,本文方法能够实现盲节点的再定位功能,在约 80m×80m 的运动区域内达到约 1.5m 的定位精度。该方法定位误差不随时间积累,具有良好的定位性能。
2018, 9(4):256-261.
摘要:为了验证 GNSS 差分定位中完好性算法的可行性及效果,本文在研究完好性算法和阈值选定方法的基础上,基于长期连续的完好性相关实测数据,验证了完好性算法在差分定位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8, 9(4):262-267.
摘要:实时动态相对定位(RTK)以其精度高的特点广泛适应于精密 RTK 测绘和高精度导航等领域。为了保证系统的完好性,基准站设置多台基准接收机,因此需要选取状态最优的基准接收机用于 RTK 定位的基准。在多基准接收机条件下,本文提出了完好性算法结合残差以及多基准优选的方法生成 RTK 报文,优选出状态最好的基准接收机,确保播发的报文数据质量高且卫星数多。该方法经过多次故障加注试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优选出综合状态最佳的基准接收机作为基准,从而保证移动站的定位精度和定位成功率。
2018, 9(4):268-272.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卫星双向法和卫星共视法两种远程高精度时间频率溯源比对方法, 针对罗兰 C 发播台时频系统核心设备计量校准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这两种方法的发播台时频系统在线计量校准方法,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2018, 9(4):273-278.
摘要:针对船舶动力远程决策系统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本文基于现有大型船舶通信系统和北斗卫星通信系统,提出了两种切实可行的总体构想,并梳理了远程通信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所提总体构想可为解决船舶动力远程决策系统的信息通信问题提供研制思路。
2018, 9(4):279-282.
摘要:为提升水下态势感知能力与态势信息交互的需求,通过分析水声通信信号波形参数与水声定位精度、识别概率间的关联关系,提出水下通信定位识别一体化波形优化设计方法和准则,给出水下一体化波形的具体设计流程,确定水声通信信号参数对水声定位、识别性能的约束关系。
2018, 9(4):283-286.
摘要:本文总结了甚长波通信台站建设勘察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同时对甚长波通信台站建设中的天线设计技术、大功率放大技术和大电流调谐亭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
2018, 9(4):287-290.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 K 频段低副瓣波导缝隙驻波阵天线,给出了实现低副瓣的方法。设计副瓣电平为-27dB,缝隙幅度分布按-30dB 泰勒分布计算,结合高频仿真软件 Ansoft HFSS 对各缝隙归一化导纳进行计算,建立仿真模型并优化天线各参数。依据设计结果加工实物并测试其方向图及增益。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工作频带内波束宽度约 3°,副瓣电平小于-27dB,工作频带内增益大于 30.8dB,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设计满足指标要求。
2018, 9(4):291-294.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带缝隙天线。通过在 SIW(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介质集成波导)一面地板上刻蚀矩形辐射缝隙,利用 GCPW(Grounded Coplanar Waveguide)馈电,实现了微带缝隙天线的单向辐射。对比传统的带四分之一波长反射板单向辐射缝隙天线,该天线实现了极低剖面(天线厚度仅为 0.029λ0 )。文章详细分析了该类型天线的辐射原理和天线结构参数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2018, 9(4):295-299.
摘要:基于软件通信架构(SCA)硬件抽象层(HAL)的概念,将系统波形开发与硬件平台研制分开, 硬件抽象层通过屏蔽硬件平台相关的底层通信机制、驱动,封装标准的通信接口,实现波形组件间数据通信方式与具体硬件平台的分离,保持波形组件底层通信访问接口的一致性,提高了波形应用的跨平台可移植性。本文详细介绍硬件抽象层的功能以及应用接口(API),描述了在 FPGA 上实现硬件抽象层(HAL)的方法,通过测试波形对 HAL 的实时性能进行了测试。
2018, 9(4):300-303.
摘要:为了提高雷达接收机的排故效率,简化排故流程,快速定位故障原因,采用 FPGA 技术,结合雷达的微波接收机研制成功了雷达发射指令监测设备,将不同频点的雷达发射指令通过串口打印出来。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设备的可靠性。该监测设备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 便于携带和使用、记录准确等优点。
2018, 9(4):304-309.
摘要:分析了 ADS-B 技术及其在运输航空监视管理系统、通用航空监视管理系统、无人机监视管理系统和避撞系统中应用情况。分析了构建通用航空避撞系统的必要性和构建基于 ADS-B 的通用航空避撞系统的可行性及其优势;研究表明基于 ADS-B 技术的通用航空避撞系统是非常符合我国通用航空特点和需求,在性能上较 TCAS 会有更多优势,除了用于通用航空飞机自身相互避撞外,还可实现通用航空飞机与无人机、运输航空飞机以及地面建筑物和障碍物的避撞。基于 ADS-B 技术对通用航空避撞系统总体构建,包括硬件部分、软件部分、数据部分和通用航空避撞系统规划。
2018, 9(4):310-312.
摘要:随着无人机装备的迅速发展,当前水面舰艇已逐步开始装备舰载无人机。伴随着舰载无人机的列装,如何提升舰载无人机参与下的新型水面舰艇编队的作战效能已成为各国海军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