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0(4):235-240.
摘要:完好性是星基增强系统(SBAS)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根据 FAA 发布的《GPS 广域增强系统性能标准》及 NSTB 每季度公布的 WAAS 性能报告,星基增强系统主要通过危险性误导信息(HMI)事件发生次数及监测站最小安全指数作为完好性评估指标。但由于星基增强系统普遍存在保护级对定位误差的过包现象,仅通过最小安全指数难以准确衡量保护级对定位误差的整体包络情况。针对该现象,本文提出紧度的概念,这一指标可直观衡量服务时间内保护级对定位误差包络的匹配程度,在满足完好性情况下,紧度的取值范围将被限制在[0,1)内,便于进行观察。同时,本文利用 WAAS 实测数据分析证明,紧度与监测站最小安全指数及 HMI 事件次数结合能更加准确对完好性进行直观描述与评估。
2019, 10(4):241-246.
摘要:为了满足 GPS 星基增强(SBAS)系统中 GEO 卫星高码速率的通信需求,导航电文格式的设计引入了信道编码,分布式帧头,帧头隐藏等特性。针对 SBAS L1 电文格式,传统的特征字符匹配法存在数据位需求量大和识别率低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CRC 校验的帧头搜索方法,比传统方法所需数据量少 260 比特和时间节省 1.04s,更快速和准确的完成帧同步。
2019, 10(4):247-252.
摘要:针对交替领航下的多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协同定位系统,利用级联滤波架构设计了一种多 AUV 协同定位自适应滤波算法,通过将协同定位系统中的跟随 AUV 状态估计分解为航向估计与位置估计两部分,克服了在仅有部分距离量测下航向角估计可观测性差的影响,减小了距离量测误差模型不确定所引起的定位误差波动。同时,引入算法复杂度评价标准对所设计的级联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可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
2019, 10(4):253-257.
摘要:从嵌入式系统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特点出发,结合嵌入式 MLS 测角接收机的设计理念,开展了基于 ARM 微处理器的 MLS 测角接收机研制,详细介绍了硬件电路设计、信号处理软件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测试表明,研制的 MLS 测角接收机功能、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019, 10(4):258-26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高精度卫星导航模拟器本地数字中频载波生成方法,提出了了相应的推导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本地数字中频载波生成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跟踪大动态变化载波,其大动态载波跟踪部分的值在 20ms 间隔内与理论模型值之间的误差小于 2.5×10-8 Hz。
2019, 10(4):262-267.
摘要:基于现阶段用户对高精度定位的需要,文章分析了三种常见的卫星导航定位方法。 对差分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在对比分析之后,发现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的定位。将其运用在车载导航终端设备,开展试验后,对数据进行比对,得到车载导航的定位精度达到米级别,完全可以满足用户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2019, 10(4):268-272.
摘要:随着机载精确制导武器的迅速发展,现役装备在使用条件下的精度和使用攻击包线已不能满足战场对抗态势的升级。本文基于实际作战使用条件,用 Matlab 搭建捷联惯导模型,对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下运载体典型作战动作的航迹进行仿真。通过模型仿真,评估现役装备使用条件下各种机动动作对载机惯导精度的影响,研究在不同机动条件下惯导系统精度是否满足实际作战要求。
2019, 10(4):273-278.
摘要:视觉人体检测跟踪一体化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关键技术有: 鲁棒的目标检测技术、稳定的路径关联技术。主流的路径关联技术只考虑了目标的时间相关性, 没有同时兼顾目标的时空关联属性,当相似目标距离太近时,容易导致错位跟踪。本文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和结构化在线学习算法联合的目标检测跟踪一体化方法,通过构建结构化在线学习模型,建立目标时空关联关系。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抵制相似目标的干扰问题,并可提升对严重遮挡目标的跟踪能力。
2019, 10(4):279-282.
摘要:针对未来水下水上跨域协同作战的军事应用需求,通过分析水下水上跨域协同任务需要交互的信息流程,构建能够完备涵盖典型跨域协同作战任务的信息表征框架,设计适配声电异构信道的可变信息结构模型,研究跨域协同信息分发控制策略与综合处理方法,为提升水下水上跨域协同作战应用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2019, 10(4):283-286.
摘要:大型信息系统试验选址是试验准备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整个试验的成败。传统选址方法存在效率低、不准确等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完成试验选址的方法。 与传统选址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高效、可靠的优势。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选址准则,利用选址准则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空间分析,最后确定符合试验要求的选址。本文以一大型系统试验选址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19, 10(4):287-290.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温度补偿技术的小型化微波调控放大链路的设计方法。该调控放大链路集调幅开关、模拟衰减器、功率放大器、温度补偿检电路及自动电平控制回路于一体, 利用检波二极管的特性互补对功率控制环路中检波电压进行很好的温度补偿。选取微封装单片电路,进行综合考虑和布局,进行小型化设计,增加射频测试口,实现故障快速定位,方便监测、 维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019, 10(4):291-293.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超宽带捷变频源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频率源采用直接模拟合成方式,通过合理的频率划分和高性能的开关滤波组件技术实现了超宽带、捷变频、低相噪、低杂散的优异性能,并给出了最终测试结果。实测结果表明该频率源在 Ku 波段 6GHz 带宽范围内具有杂散抑制优于-70dBc,相位噪声优于-103dBc/Hz@1kHz,跳频时间小于 200ns 等的性能。
2019, 10(4):294-299.
摘要:本文分析了舰载火控雷达面临的具体的电磁环境,特别是火控雷达面临的主动干扰; 以及当前国内外使用的抗干扰技术和手段。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舰载火控雷达的抗复杂电磁环境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构设复杂电磁环境构设思路。
2019, 10(4):300-303.
摘要:构件化雷达模拟平台,就是按照雷达的工作原理,提炼出数学模型,将雷达系统按照功能拆分成功能模块,依据原理搭建模型,构成完备的模型组件库,按照模块间的逻辑关系组建系统。各功能模块构件化的设计使得可通过重组实现不同体制和指标要求的雷达模拟设计,具有开发周期快,开发成本低的优势。对雷达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2019, 10(4):304-307.
摘要:雷达数据高速回灌是现代工程装备研究和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协助试验系统进行算法验证、参数修改等工作,而远程分布式雷达组网数据回灌除了要考虑数据回灌的时效性之外,还要考虑各试验平台的时间一致性。本文就此设计和实现了一种远程分布式雷达组网数据回灌的方法,内容包括系统框架设计,技术要点难点,工作流程,并以一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经试验验证,该方法效果良好,能够满足试验需求。
2019, 10(4):308-312.
摘要:通常,在串口通信中协议数据帧在线路上的传输会受各种干扰而出错,其可靠性比较差,而且容错纠错能力低,而该串口通信协议却能够在基于串口的通信线路上保证了协议数据帧的高可靠性传输,并已经将此串口通信协议运用在一些装备中,实践中也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本文讲述了该串口通信协议的协议数据帧格式,其协议数据帧格式中包含起始标志字段、长度字段、序列号字段、地址字段、应用数据字段、CRC16 校验字段、结束标志字段,这种协议数据帧格式设计保证了应用数据能够在线路中进行高可靠性地传输。本文还对该协议数据帧的组帧、收发和解析做了描述,并且还对该协议数据帧的丢失进行了判断与处理,大大提高了该串口通信协议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容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