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3(6):391-395.
摘要:传统的北斗定位可以解决大部分场景下的位置定位问题,设计了一种北斗与超宽带的组合定位模型,主要应用在卫星信号受到严重遮蔽的区域,此时利用超宽带辅助定位可以对缺少的北斗观测量进行补足,同时对超宽带基站的合理布设进行进一步分析,使其在复杂的区域内依旧满足用户的定位需求。
2022, 13(6):396-402.
摘要:推导了大方位失准角条件下,捷联惯导系统(SINS)静基座初始对准非线性误差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插值粒子滤波(DDPF)的 SINS 静基座初始对准方法。分析了插值非线性滤波原理,结合插值滤波和粒子滤波的特点,利用二阶插值滤波算法得到粒子滤波的重要性密度函数。 在静基座状态下分别基于 DDF 和 DDPF 滤波算法进行初始对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大方位失准角的情况下,DDPF 非线性滤波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对准精度。
2022, 13(6):403-407.
摘要:GBAS 在通过差分定位提高卫星导航精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系列完好性处理算法,使机场覆盖空域范围内的配置相应机载设备的飞机获得到达 I 类精密进近(CAT-I)甚至更高标准的精密进近、着陆引导服务。GBAS 在建设规划阶段,站址评估是确定运行 GBAS 性能的重要手段。主要介绍了 GBAS 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 GBAS 站址评估方法,并以某机场实测数据为例进行了 GBAS 站址评估,为后续 GBAS 投入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2022, 13(6):408-413.
摘要:2019 年民航局发布《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实施路线图》,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航应用。为研究融合北斗卫星的地基增强系统(GBAS)新技术在乌鲁木齐“智慧机场”的应用,对 GBAS 的发展研究现状进行了说明,论证了乌鲁木齐机场 GBAS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 GBAS 技术方案,满足 GNSS 地基增强 I 类精密进近的技术需求,为后续乌鲁木齐机场 GBAS 的相关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2, 13(6):414-419,425.
摘要:针对当前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卫星导航装备对无线测试环境的应用需求,结合现阶段国内外暗室发展现状,对矩形、穹形两种暗室进行选型分析,从静区特性、应用性能等方面进行系统仿真分析,最终采用穹形暗室作为暗室选型方案。通过满天星天线布局,模拟真实环境中的卫星轨迹和信号,构建与真实环境高度逼真的无线测试环境,能够有效支撑卫星导航装备尤其是波束成形抗干扰终端的测试,填补了国内在穹形满天星暗室方面的设计空白,可指导工程实践应用。
2022, 13(6):420-425.
摘要:随着全球海洋运输业的日益发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信息阻塞等问题愈发突出, 碰撞预警漏报概率大幅上升,严重影响航行安全,在保留原有系统体系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专用报文和甚高频数据交换功能的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应运而生。概述了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产生的背景和系统组成,介绍了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情况并给出对策。
2022, 13(6):426-432.
摘要:针对在林荫道、高架桥和隧道等城市峡谷中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易发生遮挡、 干扰,导致导航定位精度低、连续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精度因子(GDOP) 和非完整性约束(NHC)的 GPS/惯性测量单元(IMU)组合导航方法。其中,通过利用 GDOP 实现卫星定位构型优劣和定位精度的衡量,从而构建基于 GDOP 值的 GPS/IMU 组合导航量测更新模型。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组合导航系统的精度,将 NHC 应用于该组合导航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水平和三维定位均方根误差分别是 3.88 m 和 4.78 m,相比于传统 GPS/IMU 组合导航方法的 9.25 m 和 13.53 m 分别提高了 58.06%和 64.67%,可以有效抑制 GPS 信号受环境干扰影响组合导航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
2022, 13(6):433-437.
摘要:针对在野外或城市复杂环境下开展抢险救援行动,救援信息获取不及时、指挥渠道不顺畅、救援进度掌握不全面等问题,结合使用 5G 通信技术和北斗导航定位技术,以便携式终端和可穿戴设备为信息交互载体,设计一套满足救援队员和指挥人员双方实际需求的轻量级指挥通信系统,以便及时反馈救援现场突发情况、统一指挥调度救援力量、全局共享救援信息和行动态势,有效支撑救援行动快速展开。
2022, 13(6):438-441,452.
摘要:陆空人机协同是未来有人/无人作战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陆基防空武器与无人机协同防空作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协同效应。针对陆基防空武器存在目标发现距离近, 拦截反应时间少;预警机防空探测成本较高,存在人员伤亡风险等问题,提出陆基防空武器与无人机进行人机协同作战的概念,设计一体化陆—空协同防空作战样式,利用数据链将无人机雷达提供的目指信息共享到陆基防空武器,开展超视距拦截来袭目标,实现“尽远发现,尽远拦截” 的目的。
2022, 13(6):442-446,452.
摘要:占地面积大、征地成本高、场地限制不好布设等问题一直严重制约中波天线的建设。 为了减少中波天线占地面积,提高铁塔的利用率,对天线布局和天馈网络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双频共塔匹配网络、阻塞网络和共址多塔天线辐射特性,给出三塔六频率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仿真论证,给出对应的网络、天线几何结构和辐射性能参数。
2022, 13(6):447-452.
摘要:面对战场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远程制导火箭弹迫切急需新一代的高抗干扰毫米波近炸引信,以突破 3 毫米波/8 毫米波一体化集成射频前端、双通道多模式信息融合处理等关键技术。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和脉冲多普勒体制可动态配置的方法,完成了新型双波段复合测距毫米波引信探测器原型样机的研制,为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应用的高精度、高抗干扰、高可靠性近炸引信型号装备研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022, 13(6):453-457,460.
摘要:无人机的编队控制是无人机集群协同作业的关键技术。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比较了各种编队控制方法的优劣后采用领航—跟随法进行无人机的编队控制;选择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作为领航—跟随法的基础,以软件仿真的形式实现算法,使用不同的编队队形对领航— 跟随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队形保持控制上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2022, 13(6):458-460.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塔康模拟设备存在造价昂贵、无法通过软件在线升级等缺陷,设计基于 DG5252 塔康信标模拟信号发生器。通过上位机软件与 DG5252 进行数据交互,模拟塔康模拟设备部分功能。经测试,该塔康信标模拟信号发生器模拟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2022, 13(6):461-465.
摘要:IETM 技术对于设备维护保障的信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针对空管导航设备信息庞杂、维护要求较高的特点,IETM 具有极佳的适用性。为探索 IETM 在导航设备培训中应用的可行性,对导航设备可视化系统的国内外标准和规范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合仿真模拟等目前主流的技术和成熟的工具,开发了一套用于导航设备可视化培训的软件平台,并对空管设备相关信息进行了全面的再整理。通过模拟维护平台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设备维修、故障诊断和维护保养等功能,实现了对空管导航类设备可视化管理与培训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