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综述
    曹丽梅,王瑛
    2012, 3(3):215-218.
    [摘要](79) [HTML](0) [PDF 248.36 K](170) [Cited by](3)
    摘要: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必须兼具隐身与反隐身特性才能在战场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 本文论述了实现雷达隐身和反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
    2  水下导航技术研究
    周保军,刘硕
    2012, 3(1):19-23.
    [摘要](15)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2)
    摘要:
    首先对目前现有的水下导航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叙述了国外的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最后,根据现代潜艇战略要求,提出了潜艇水下导航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思路。
    3  无人机着陆技术研究
    郭耀江
    2013, 4(3):195-197.
    [摘要](19) [HTML](0) [PDF 299.24 K](176) [Cited by](2)
    摘要:
    无人机着陆引导在现代无人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无人机的回收方式,分析了多种着陆引导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于未来无人机着陆引导技术进行了展望。
    4  微纳卫星在卫星导航中的应用探讨
    李献球,李春霞,蒋东方
    2015, 6(5):391-395.
    [摘要](1) [HTML](0) [PDF 350.89 K](182) [Cited by](1)
    摘要:
    微纳卫星掀起了近年来国际上微小卫星研究的又一热潮。本文试图探讨微纳卫星在卫星导航领域中的应用。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微纳卫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微纳卫星的特点及其用于卫星导航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微纳卫星用于卫星导航的三大应用模式,分别是:区域增强、导航对抗、电离层观测与试验。
    5  水下综合通信定位识别一体化技术研究
    周磊,张锴
    2015, 6(3):310-312.
    [摘要](0) [HTML](0) [PDF 241.31 K](196) [Cited by](1)
    摘要:
    目前,我国在潜艇、无人潜航器等水下平台的信息保障能力较弱,急需提升潜艇、 无人潜航器等水下作战平台的作战威力、生存能力和作战灵活性,实现水下作战平台间及水下平台与水面作战平台间协同作战能力。本文对国外水下通信网络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水下综合通信定位识别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设想。
    6  舰载火控雷达的发展
    金永明
    2015, 6(2):153-156.
    [摘要](0) [HTML](0) [PDF 263.86 K](161) [Cited by](1)
    摘要:
    本文对未来舰载火控雷达的性能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舰载火控雷达作为与舰载武器系统紧密交联的精确感知和实时控制系统,是信息网络体系中的关键信息节点和作战体系中实施火力打击的核心设备,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下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7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技术及其在军航空管系统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朱晓辉,张鹏,顾晓东
    2014, 5(5):318-326.
    [摘要](3) [HTML](0) [PDF 730.88 K](178) [Cited by](1)
    摘要:
    本文在剖析基于性能的导航及其相关概念基础上,从梳理国内外相关应用入手,对其关键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航空发展和空管运行特点,研究提出了基于性能的导航技术在我国军航空管系统中的应用策略。
    8  船舶加速机动对ESGM定位精度的影响
    潘弘涛,郭正东,屈炳辰
    2014, 5(4):267-270.
    [摘要](0) [HTML](0) [PDF 493.65 K](170) [Cited by](1)
    摘要:
    结合静电陀螺监控器的工作原理,理论分析和仿真船舶机动对静电陀螺监控器定位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船舶机动对静电陀螺监控器精度的影响不可忽略,为船舶科学使用 ESGM 提供依据。
    9  塔康地面信标半幅探测电路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分析
    王鼎,章小梅,栾宝宽
    2014, 5(2):117-120.
    [摘要](2) [HTML](0) [PDF 379.94 K](168) [Cited by](1)
    摘要:
    在分析塔康信标半幅探测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影响塔康系统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推导出半幅探测脉冲的定时误差与参考电压的幅度误差之间的定量关系 ?t(μs)/ ?u(V)≈3,另一方面讨论了当多径干扰造成测距脉冲波形展宽而导致定时误差时,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半幅探测脉冲的实际宽度T 来间接得出定时误差 ?t ,从而控制延时时间减小定时误差的补偿方法,达到提高测距精度的目的。
    10  全自动着舰引导系统展望
    黄士飞,钟兴泉
    2014, 5(1):70-74.
    [摘要](1) [HTML](0) [PDF 677.13 K](178) [Cited by](1)
    摘要:
    全自动着舰引导系统是提高航母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全自动着舰引导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系统框架,并通过对美国 JPALS 发展历程的介绍,描绘了卫星着舰引导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卫星着舰引导系统的技术难点。
    11  舰船惯性导航系统试验方法研究
    周金亮
    2014, 5(1):26-28.
    [摘要](0) [HTML](0) [PDF 238.73 K](176) [Cited by](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惯性导航方法试验的技术特点、试验需求以及试验方法,提出了试验中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与处理,对惯性导航系统试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  基于软件无线电原理VOR信号解调与仿真
    张建明
    2013, 4(6):416-419.
    [摘要](20) [HTML](0) [PDF 321.57 K](178) [Cited by](1)
    摘要:
    通过简要介绍 VOR 系统原理及信号特性,基于软件无线电原理对 VOR 信号解调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其中包括基准相位信号解调、可变相位信号的解调,实现角度及音频信息的解算,并进行了系统仿真,对影响信号解调精度的因素做了分析,为 VOR 接收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13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试验研究
    贾永军,张良,王立兵,吴杰
    2013, 4(6):391-395.
    [摘要](0) [HTML](0) [PDF 324.89 K](168) [Cited by](1)
    摘要:
    针对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目前仅能达到 10m 左右单点定位精度的现状,提出利用北斗局域差分技术提高定位精度,实现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并验证差分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北斗伪距差分定位精度优于 2m(1σ),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精度优于 3cm(1σ)。
    14  基于ADS-B的飞机防撞算法
    马宇申,倪育德,刘萍
    2013, 4(5):348-353.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
    摘要:
    面对飞行流量持续快速增长,民航空域资源日益短缺,对冲突飞机进行有效的解脱, 是避免飞机间发生碰撞的关键技术。对飞机保护区域进行合理建模,给出一种基于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的冲突解脱算法,该算法有效利用 ADS-B 的数据精度高、更新快的特点, 从水平方向上给出“保向变速”与“保速变向”两类解脱策略,从垂直方向上给出“爬升”和“下降”两种解脱策略。把飞机的水平速度、航向和垂直速度作为控制变量,通过计算冲突解脱的边界条件获得控制变量转换时间,从而找到可行的解脱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同一飞行冲突情形,并不是所有的冲突解脱策略都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可行的冲突解脱策略,需要由飞行员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决定哪种解脱方式是最优的。
    15  冷原子干涉陀螺仪在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邹鹏飞,颜树华,林存宝,王国超,魏春华
    2013, 4(4):262-269.
    [摘要](1) [HTML](0) [PDF 839.56 K](167) [Cited by](1)
    摘要:
    随着激光冷却等原子光学技术的进步,利用冷原子作为波源的冷原子干涉陀螺仪正在快速发展,有望成为惯性导航领域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陀螺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冷原子干涉陀螺仪的研究现状和原子干涉仪惯性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对斯坦福大学、巴黎天文台和汉诺威大学的三种不同类型冷原子干涉陀螺仪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当前冷原子干涉技术的局限性,展望了未来冷原子干涉陀螺仪在惯性导航领域推广应用的改进方案及发展前景。
    16  JTIDS相对导航定位原理及其定位误差研究
    周坤芳,蒋云
    2013, 4(2):94-97.
    [摘要](0) [HTML](0) [PDF 2.26 M](194) [Cited by](1)
    摘要:
    分析 JTIDS 相对定位原理及定位误差特性,研究导航源位置质量、时间质量、导航源数量、位置几何关系及其对导航定位精度影响特性,提出提高 JTIDS 相对导航定位精度方法。
    17  基于性能导航(PBN)技术研究
    王党卫
    2013, 4(1):5-10.
    [摘要](0) [HTML](0) [PDF 294.11 K](194) [Cited by](1)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 RNAV、RNP 和 PBN 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并分析了 PBN 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最后,探讨了我国民航在 PBN 方面的发展需求和技术趋势。
    18  调频连续波SAR概述及其发展趋势
    郑贵文
    2012, 3(6):445-449.
    [摘要](0) [HTML](0) [PDF 1.10 M](181) [Cited by](1)
    摘要:
    调频连续波(FMCW) SAR 是一种新近提出的成像雷达体制,它结合调频连续波与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分辨率高、截获概率低等一系列优点。 文章归纳了目前 FMCW SAR 的几种应用背景及其主要参数,并根据 FMCW SAR 的发展概况, 讨论了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19  基于比例公平选择的中继通信策略
    袁润平,翟建勇,闵伟娟
    2012, 3(2):134-138.
    [摘要](0) [HTML](0) [PDF 286.10 K](181) [Cited by](1)
    摘要:
    针对机会协作通信中各个中继具有不同的选择概率,选择的不公平性导致网络寿命变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比例公平的中继选择方法。该方法以改善系统的平均公平性和延长网络寿命为目标,选择瞬时信噪比和平均信噪比比值最大的中继作为协作中继,在满足系统服务质量要求的条件下,让那些具有低平均值同时具有较高瞬时信道条件的中继尽可能地帮助源节点转发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机会中继选择方法相比,其中断性能虽约有下降,但改善了系统的平均公平性和网络寿命。
    20  地基增强系统(GBAS)飞行试验分析
    李斌,王晓旺,胡耀坤
    2012, 3(1):6-9.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密进近和着陆系统,地基增强系统(Ground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GBAS)与其他传统的地基无线电精密进近和着陆系统在系统构成和应用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GBAS系统飞行校验的方法和校验内容也和这些传统的系统不一样。本文分析了在国内多个机场进行GBAS飞行试验的数据结果并据此对GBAS地面子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GBAS系统可以满足CAT I进近和着陆导航系统的精度要求,VDB信号覆盖和数据连续性也可以满足试验要求。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